#成功協調北車街友家當安置
#維護環境整齊顧及北車景觀
#保障街友生存空間
因為不同的原因,街友或者無家者睡在街頭。而臺北車站因為交通四通八達,方便無家者每日到各地工作,也就成為街友長期聚集之處。
街友以及無家者睡在街頭,會有隨身的家當,白天外出工作時,家當如何放置安全又能維護環境整齊,顧及北車景觀,是這幾年「臺鐵臺北車站」和「臺北市政府社會局」和「街友們」三方一起試圖努力解決的問題。
前陣子北車和社會局有一個新規劃,希望街友能把家當收在一個社會局發的制式袋子內,白天放到固定的地方擺放,而且要在1月7日就開始執行。
但袋子有點小冬天棉被可能放不下,固定地點又在室外有潮濕發霉的可能性,有的街友家當比較多沒地方放。
為了這件事,我和 苗博雅 MiaoPoya 市議員 邀請北車、社會局、 當代漂泊 協會還有 #無家者自救會 代表一起開協調會,希望能找到好的方案解決問題。
很高興,現場達成好幾點結論,在1月7日開始也確實執行,讓人來人往的北車能夠環境整齊,也讓街友家當能安全舒適置放,保有生存空間。以下跟大家報告重點結論:
✅社會局研究置物袋改善方式,如冬夏大小和設計不同、加強防水防潮、放紙板空間、加輪子等;而且設計時應該邀請身為使用者的街友一起來討論。
✅社會局和建管處、公燈處等單位研擬室外置物區遮雨設備方案。
✅共同研擬後續長期室內置物空間。
✅街友們逐步進行家當減量,公平置放空間,共同維持環境整齊及北車景觀。
無家可歸是整個社會結構的問題,加拿大溫哥華、美國加州洛杉磯、聖地牙哥等地方政府都已經採取更積極的方式處理置物問題,例如跟地方團體合作,讓每個街友免費使用一個中型或大型的置物桶,隨時存放他們的家當,也不會有衛生或安全的疑慮。
臺灣也跟上國際腳步,共同面對問題;比過去單方面驅趕無家可歸者,是更負責任的做法。這也是臺灣兩公約國際審查中國際人權專家給的建議,由中央政府、地方政府與公民社會組織,緊密合作,一同協商找出雙贏方案。
#實質堅督
#提出解方